學習梁家河大學問 務(wù)實崗位小工作——張強
欄目22018-12-10
說實話,最初讀《梁家河》是帶著任務(wù)去讀的,談不上抵觸,但多少有些被動。但是,隨著書卷的翻轉(zhuǎn),自己卻不小心陷了進去。
與其他文章或辭藻華麗,或旁征博引,或口號連篇所不同,《梁家河》的語言樸實,情感真摯,具有濃厚的鄉(xiāng)土氣息。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,一段段真實的事例,不僅給我展現(xiàn)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的知青生活,還向我們展示了總書記從15歲到22歲這個人生的關(guān)鍵階段,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。這不僅對當代的青少年,甚至對中年人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。正像開篇寫到的那樣“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。不要小看梁家河,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?!?/span>
梁家河的大學問在于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。
在七年的知青生活中,習總書記一面進行著他的農(nóng)民化實踐,一面借助著用廢棄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燈,在書中汲取著精神、思想上的營養(yǎng)。
“一物不知,深以為恥”,這是總書記對自己的要求;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,這是總書記學習的最初動力來源。正是借助著理論上的提升,總書記才能在上山下鄉(xiāng)的過程中成長、成熟,開拓創(chuàng)新。反觀現(xiàn)在的國人,我們有多久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書了?我們與總書記之間的差距之一在于讓“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”。
基于理論的實踐,應(yīng)用于梁家河,可以使山村欣欣向榮;應(yīng)用于福建,可以使一地飛速發(fā)展;應(yīng)用于中國,可以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就像萊蒙托夫在《當代英雄》中描述的那樣,“說英雄,誰是英雄?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英雄?!边@無關(guān)崗位和貢獻,只要你在從事對國家、對人民有益的事情,基層崗位一樣能創(chuàng)造時代英雄!
梁家河的大學問在于要為人民做實事。
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涯中,總書記歷經(jīng)了理想與現(xiàn)實的沖突,克服了飲食問題、生活習慣問題、勞動問題,從團結(jié)群眾做起,逐步從一個北京娃轉(zhuǎn)變成為一個村里娃。在勞動和生活中,他不僅向群眾學習各種生活技巧和勞動技能。同時,他也向群眾傳播文化知識和思想觀念。
1974年,他在當選為梁家河黨支部書記后,就樹立了“要為人民做實事”的思想。無論勞動還是學習,他事事勇挑重擔,走在前頭。通過帶領(lǐng)群眾打水墜壩、建沼氣池、創(chuàng)辦鐵業(yè)社和縫紉社、淤壩造田等一系列造福于民的實事,他逐漸取得了群眾的信任。同時,自己也成長為我黨的一名思想堅定、素質(zhì)過硬的基層領(lǐng)導干部。
“要為人民做實事”這正是我黨一貫的宗旨和要求。不同的崗位,可能對于“實事”的理解和定義不同。但是,“要為人民做實事”這個中心思想不會變,這是對每個黨員,每個干部的基本要求。只有做到了這點,人民群眾才會真心支持我們,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具備群眾基礎(chǔ)。
梁家河的大學問在于用淺顯的話語表達了深刻的道理。
“要當好一個村的領(lǐng)導,必須一碗水端平。群眾最講究的就是‘公道’二字,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?!边@是習總書記在離開梁家河前夜,于社員座談會上對石春陽講的話,也是習總書記在七年知青生涯中悟出的道理。這里有做人的道理,也有做事的方式方法問題。正是在他的影響和培養(yǎng)下,隨娃、鐵鎖、黑子等一眾“能人”逐漸成長為基層的領(lǐng)導中堅,為梁家河后續(xù)的包產(chǎn)到戶、發(fā)展生態(tài)農(nóng)業(yè)、創(chuàng)建旅游產(chǎn)業(yè)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(chǔ),將梁家河帶上了富裕之路。
而要做到“一碗水端平”,就必須做到扎根群眾,團結(jié)群眾,為群眾謀,為群眾想。從這一點上講,“一碗水端平”實際上是習總書記對各級領(lǐng)導干部的要求,而能否做到就是檢驗各級領(lǐng)導干部思想和能力的標準。
在習總書記要離開梁家河的時候,“當他早晨推開門走出窯洞時,看到院子里、道路旁站滿了人——大人、孩子、老人,全村人都來了?!泵慨斪x到這里,我都有一種想哭的沖動。對于一般人來說,人生在世,無外乎求財、求勢。但是,還有一種更高層次的追求——那就是“為人民服務(wù),無私奉獻”。當你真正做到了這點,人民群眾才會無條件地支持你,而習總書記無疑做到。當我讀到這里,不禁生出感慨——“人生若此,夫復何求?”
值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,作為企業(yè)的一名基層干部,不敢說以習總書記為標桿,但我會認真學習梁家河的大學問,在基層的崗位上身體力行習總書記的各項要求,求取真學問、練就真本領(lǐng),努力做到“回首往事,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,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……”。